close
媽媽們都陪在才藝教室外,等小孩下課。課還沒上到一半,
衝進來一個媽媽,劈頭一句就是:
「我家這少爺,忘東忘西的,我不知幫他送過多少個鉛筆盒了。
這大概是第三十個了⋯⋯」
雖然這個媽媽說的是責怪語氣,
但她的孩子在媽媽的心中,就是個該好好伺候的少爺;
跟在孩子後面撿東西,也是她的快樂之一。
所以這個孩子很難不養成「少爺」個性,
「忘東忘西」讓媽媽永遠有事可做,也屬必然現象。
「這也不吃那也不吃,你很難養耶。」
當你聽到大人這樣說話時,表示大人以孩子的「難養」為榮。
所以孩子要不挑食,怎麼可能呢?
你已經為孩子貼上「難養」的標籤了,
孩子怎麼可以不配合地繼續「挑食」呢?
「玩具這麼多還要買,是要我破產嗎?」
如果你看到說話的大人正在掏錢,
就表示他們是以「滿足孩子的慾望」為樂,
根本不在乎是否會因此寵壞孩子。
當孩子忘記東西時,我們可以幫忙;
當孩子排斥某些食物時,我們可以引導;
當孩子渴望某樣東西時,我們可以滿足⋯⋯
但是,哪些跟在後面的負面說詞,只是在幫自己脫罪、幫孩子找藉口,
更多時候,只是在變相地炫耀你有多愛孩子。
這種炫耀的最大後遺症就是,孩子更可能變成你說的那個樣子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汪培珽©歡迎分享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