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培珽的這本書是怎麼來的?

 

小時後自己讀的是私立小學,五年級就開始有英文課。在那個時代,這就是所謂的「贏在起跑點」——ABC字母一個個死死地往前背。我依稀記得那個站在暗暗的走廊下,等著第一次英文考試的小女孩;一向對功課極富耐心的我,事隔三十年,竟然還記得當下那個「好無趣、好難背」的感覺。

 

現在回頭想想,會不會當時那段「好無趣、好難背」的英文啟蒙教育,就決定了小女孩日後艱難而失敗的英文學習之路。

 

國中以後,雖然我一向排在功課好的學生之列。可是,對於英文這個科目,總是不好不壞的學著;死背的考試還可以應付,遇上活用的考題就完全無招架之力,也不知從何招架而起。這就是我的大學聯考,英文只考了四十四分的原因。

 

我不是不用功,而是語言學習不得法。學習不得法,就是事倍功半。

 

一直到高三那年的住校期間,發覺有同學在宿舍聽『空中英語教室』的廣播節目;接觸了英文八年之後,我才恍然大悟——

 

原來,英文是可以用「聽」的。

原來在課本上的「死東西」,原來是可以與生活結合的。

 

當時我心裡那份莫名的興奮感覺,大概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的歡呼,差不了多少。但非常可惜的是,在那樣的時空裡,卻少了一位關鍵人物——可 能是 老師,也可能是有經驗的長輩,鼓勵我一定要跳上這輛「聽」英文的列車。後來,聯考在即,就與英文聽力失之交臂了。

 

我甚至不責怪自己:為什麼始終沒有將英文學好。孩子總是跟著環境在學習。大環境就是告訴孩子:英文是用來考試的,不是學來聽和說的。沒有對的環境、對的老師引導,而父母也幫不上忙時,孩子能怎麼辦?

 

當時的英文教育,只能用聽天由命來形容。於是造就出了我們這樣一代——學了十幾年的英文,卻無此項語言的聽說能力。或是,有機會一定要開口「說英文」時,簡直就像受酷刑的自卑心理。

 

「有一天走在路上,迎面而來的老外要問路,我嚇得趕緊猛揮手、猛搖頭,好像聽一下英文會死掉的樣子。結果,這位外國人卻緊追我不放,你知道為什麼嗎?」這是一位好友的自嘲告白,「因為那位老兄開口說的,竟然是中文。」

 

* * *

 

我自己嚐過的「痛苦」和「冤枉路」,怎麼忍心讓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呢?

 

 

節錄自《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》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5761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pe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