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之前的姊姊,沒聽她提過男生,
所以媽媽猜想,這個年紀之前的孩子,還屬於天真無邪、不特別在意男生女生的階段。
之後,她開始說了,我有一個CRUSH,翻譯成中文就是,「我有一個暗戀的對象」。
然後呢,她會三不五時忍不住跟你透露一些訊息,
例如他長的如何、高不高矮不矮、是不是很受其他女生歡迎、有沒有注意到我……云云。
這不是應該隱藏在心裡的感受嗎?但是姊姊通通會拿出來跟媽媽說。
有時輕描淡寫,有時積極談論,但是,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原則:
「我打死也不會告訴你他的名字。」
真好笑,媽媽根本沒認識學校的半個男生,卻好像有名字我就會去洩密似的。
有段時間,媽媽是利用送孩子上學後就留在學校的餐廳寫稿的。
一個金髮男孩,看得出來每天上學前,花了不少時間在外表上,
身邊總是圍了一群女生,所以應該屬於「風頭健」的人物。
「姊姊,你喜歡他嗎?」
印象中,媽媽沒喜歡過「花枝招展」的男生,「沈穩內斂不多話」才是我的類型。
在外面那麼愛說話,話都說完了,回家哪還有力氣跟老婆孩子說話呢。
「媽媽,太聒噪的人,我不喜歡。」果然是我生的孩子,醫院沒抱錯。
可是,姊姊換「對象」的頻率,還是讓媽媽砸舌。平均一個月換一個,
而且從甲換到乙,再從乙換到丙,中間絲毫看不出銜接上的困難。
媽媽忍不住對爸爸說:「這種水性楊花的個性,不知道是不是遺傳你啊?」
一年前,他提到的這個男生,嘴巴上是說討厭的,「每天下課換教室的時候,
都會故意把我的課本藏起來,有一次,大家都進教室十分鐘了,我才從花叢中找到課本,
害我遲到被老師罵慘了。」那段時間,姊姊對他,是困擾多於其他感覺的。
有一天,學校發下來全班的團體照,
「那個每次拿你課本的,是那一個?」媽媽問。
孩子一指,媽媽嚇了一跳,那簡直是「小王立宏」的翻版哪——
長長的臉形、明亮的眼睛,配上一副黑框細邊眼鏡,嘴角的笑容帥氣又和善。
而且,他還有父母們都喜歡的特質:是個有禮貌功課好的學生。
從此,媽媽就對他「情有獨鍾」了。
上星期,當姊姊從復活節假期中買了六個鑰匙鍊回來,準備分送熟捻同學時。
過了幾天,禮物陸續送出,最後兩個,是要送男生的,姊姊說「難度較高」,
為什麼?
你沒經驗嗎?當然要選四下無人的場合嘛,沒事想被大家取笑死啊?
「小王立宏,你送了嗎?」吃晚飯的時候,媽媽隨口問。
其實,我哪是隨口,情有獨鍾的對象,怎麼可能是「隨口」呢?
「有啊,就是今天,我送了兩次,他都不收。」哦,媽媽聽的心都碎了。
怎麼會這樣呢?你是怎麼送的啊?
「他太有禮貌了,」姊姊心知肚明,對方是喜歡自己的,
「我將鑰匙鍊放在我的鉛筆盒裡,叫他伸手去拿,」
好聰明的方法,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發現了,
「然後他問我是不是度假買的,可是,他不好意思拿。」
然後,姊姊又找了另一個機會,主動將鑰匙鍊塞進他的鉛筆盒裡,
可是,下一堂課,姊姊發現鑰匙練又回到自己的鉛筆盒裡。
姊姊津津有味的吃著她的晚餐炸魚片,沒再接續下面的故事。好像故事已經結束了。
媽媽很心急,又假裝是隨口地問:「那,你還要再找機會送他嗎?」
「可能不要了,他不好意思拿。」
我繼續使力:「你就跟他說,誰誰誰都有,這樣他就不會不好意思了嘛。」
你以為父母都比孩子聰明嗎?想的美啊!
姊姊輕輕地從炸魚片旁,吐出了幾個字,如果媽媽沒注意的話,
差點就失去一句人生的至理名言了:
「讓他保留那個『以為只有他有』的想法,比有鑰匙鍊還好。」
難怪啊,難怪媽媽到二十一歲快大學畢業時,才交上第一個男朋友。
後記:
姊姊發現我在寫她的故事,很有興趣:「媽媽,可不可以念給我聽?」
然後坐到我的大腿上,我們就著電腦讀了起來。
「媽媽,我哪有一個月換一個?」她抗議。
「沒有嗎?那是多久?」媽媽以為冤望孩子了。
「至少,嗯,有兩個月吧。」
什麼?你知道至理名言,卻不知道,一個月和兩個月,根本是同一個意思啊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