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是弟弟的校外教學,四年級的三個班級,連同愛心媽媽,
坐上遊覽車到了大埔自然保育公園。香港很多這樣的保育公園,都維護得很好,
讓不論是爬山健行賞鳥的大人或是戶外教學的的學生,都有舒服的感覺。
「乾淨」當然是舒服的第一要件,香港做到了。

一個愛心媽媽負責看管五、六個學生,個個看來都是被家庭照顧得很好的孩子。
中午野餐時間,當大家拿出自己的午餐,我這組的一個男生,白白靜靜的斯文模樣,
如果從父母的角度,絕對看不出任何異狀,他看著弟弟保鮮盒裡的壽司,說:
「you give me one, then I will go away.」

不知道為什麼,還沒等弟弟回答,我卻馬上奉上我的壽司,問他要不要?
他毫不猶豫的拿了一個。我不記得,他有說謝謝。

「你給我一個,然後我就不來煩你。」或許我是被他這樣的說法嚇到,
所以直覺地想要幫弟弟排除難題。
這句話,如果光從語文的角度來看,不是乞求,而是威脅。
但詭異的是,他的臉上和語氣,沒有任何一絲絲威脅的味道,
所以我要給現代孩子的表達方式取一個名字,叫:「乞討式的威脅」。

傍晚,我跟弟弟討論這件事時,弟弟說他並不介意給他一個,
因為壽司又不是洋芋片,常常可得的東西,沒什麼捨不得,但是他卻說:
「我還是覺得很怪,每天吃飯時間,他都來跟我們要東西吃。」
媽媽知道,那不是吃不吃得飽的問題,而是感覺問題,被人騷擾的感覺不舒服。

「媽媽,而且,每次他自己的便當都還沒打開,就開始跟別人要東西吃了。每次。」
弟弟繼續說,「後來我不是到大樹那邊去看地上的螞蟻嗎?
他又來跟我說,再給我一個,真的是最後一個了。」

我們母子就坐在沙發上,弟弟靠在媽媽身上,晚飯前的五點時刻,我們愈聊愈起勁,
「媽媽,每天中午吃飯時間,不是只有他,很多人都這樣,
有時候有人還會先問左邊的同學,不給,再問右邊的,也不給,然後又再問前面的。」
「學校賣的三明治真的很好吃,不大,切成兩半。」我知道弟弟的意思,
只有兩半,已經很珍貴了,怎麼給人一半呢?而且,
怎麼會有人去「要」別人已經不多的食物呢?
 
第一次發現,現在孩子的這個現象,是三年前,在台灣的小學裡。
當下,我就幫孩子設下規矩。

規矩第一條:不可以跟別人開口要東西吃。(當然,三歲娃兒跟媽媽說肚子餓除外)

直接明白的告訴孩子:你的午餐就是媽媽幫你準備的那一個,
不論別人手上的有多麼好吃,都不要開口去要。


……待續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pe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