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曾發現孩子在學校受了什麼委屈嗎——哦,對不起,通常父母不會自己發現,一定是孩子開口告訴你事情的經過你才會知道,例如我被同學排擠、被老師誤會、被惡霸糾纏……。
孩子入學至今七年多了,我也曾聽孩子提起過這類的事,雖然機率不大,但也有五、六次。不過如果現在要我一一細述,我卻一件也想不起來了。
最近的一件,是發生在一年半前。弟弟三年級開學的第一天,一切都是新的,新老師、新同學,大家都在適應階段。那天我在學校餐廳等他下課,一看到媽媽,他就將事情的經過和盤托出——
課堂上,當大家正依據老師的指示做作業時,弟弟隔壁的同學,突然在弟弟的本子畫上兩筆,試圖騷擾他;弟弟的個性也不是好惹的,所以同學可能佔不了什麼便宜。但是,這位同學,後來竟然在自己的本子上用鉛筆畫了一個大圈圈,然後舉手大聲跟老師說,是弟弟畫的。
聽到這裡,媽媽精神來了,這麼小的孩子,竟然使用「栽贓」的手法,弟弟該怎麼應付呢?其實孩子間的糾紛,都不是大問題,可能大人還在那兒吹鬍子瞪眼時,孩子已經煙消雲散地又玩在一起了。弟弟當然向老師據實以告「不是我畫的」。之後,真正的問題才開始——
老師卻二話不說,跟弟弟說「擦掉」。「先被人栽贓,然後又被人誤會」,很多大人遇上這等冤枉,可能會直接用「去死」來明志吧,更何況是小孩,這是何等重大的傷害啊!
「要不要媽媽幫你去跟老師說?」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,眼看孩子好像沒辦法自己解決,我都會這樣問。但是,孩子給我的答案,從小到大,無一次例外,都是不需要。
不過看孩子那副難過的模樣,我知道有一個方法可以馬上消除他這種不舒服的感覺,於是我問:「你要不要現在自己去跟老師說?」
接著,我站在老師的立場跟孩子解釋:「剛開學,老師叫不出任何一個人的名字,現在孩子又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,會乖乖坐好;當老師正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,突然有人做出了這麼離譜的事,老師一時無法想到,會有小孩用栽贓的手法來愚弄同學,所以就直覺地認為是你畫的……。」以下的話,是我最得意的語錄:
「媽媽跟你保證,一個月後,沒有人會再用這種方法對待你了。」弟弟用「你怎麼知道」的疑惑眼神看著我,「因為一個月後,老師了解你了。再怎麼眼瞎的老師,都知道你根本不可能做這種事。所以誰再這樣對你,反而會被老師臭罵一頓。」
媽媽完全沒有在安慰孩子,因為這是事實。我將事實原原本本地說出來,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慰了。
結果出乎意料之外,弟弟竟然說他想現在回去跟老師說清楚。可見,「被人誤會」,是多令人難受啊。
「媽媽,你要不要陪我去?」弟弟問
我真是個狠心的媽媽,我解釋:「最好不要媽媽陪。因為,老師只是一時做錯事,如果你自己去說,老師比較不會不好意思。可是如果媽媽也去,事情的嚴重性就從老師跟學生,升高成老師跟家長了。」「你的目的很簡單,只是想說清楚,不想老師誤會你。所以我們不要將事情變大了。」
弟弟很同意媽媽的說法,但小腦袋又開始有了另一種擔心。
「萬一,我去跟老師說,老師還是不相信我呢?」
這時我慎重地看著孩子的眼睛,因為,我必須注意另一件事:自己孩子說的話,也不一定都是實話。我問了弟弟一個問題:「你只要確定那個圈圈不是你畫的。如果你能保證這點,那媽媽就也跟你保證,老師不會不相信你。」其實老師以常理推想就知道,如果這個孩子真做錯了事,會這麼大費周章地來跟老師解釋嗎?
媽媽陪弟弟到樓梯口,就看著小學三年級的弟弟獨自一人上樓去了。唉呀,一定是這個媽媽自己心裡害怕,不敢面對這樣的事情,才全都推給孩子。
結果,弟弟回來了,老師不在教室裡。我馬上又問弟弟:「你要不要回家寫封信給老師?」
最後,弟弟信寫好了,第二天也交到了老師手上。很詭異的是,之後,老師並沒有跟弟弟作任何後續的回應,也沒有私下跟我提到這件事。兩個月後的親師懇談會,在我去見老師的前夕,我問了弟弟:「媽媽要不要問老師那封信的事?」
他說:「不用。」
為什麼?
「老師做錯事已經很不好意思了,你還再去問她,不是讓她更不好意思嗎?」
小孩子在很多事情上,反而是父母的人生導師呢。
@節錄自《別在半夜喊媽媽—汪培珽手記三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