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關心這件事,最好是潛移默化,不是教條規矩。
孩子小時候可能會把盤子裡的最後一塊肉夾走,
我不會說你也要關心別人。
這麼說,其實有批評意味,孩子只是還小。
但他會常常看到爸媽在餐桌上推來推去禮讓最後一塊什麼。
甚至常常是禮讓最後一個給他。
不用教,時間一到,
你就會看到他們把關心他人內化到人格裡去了。
記得有回先生對青少年孩子有微詞。
就是那種不關心別人的論調。
我說:「你缺關心嗎?」
然後這種藉口就會出現:「萬一對別人也這樣呢?」
我說,「假如對別人不會,只有對你,你接受嗎?」
大人會把自己的不安全感,往孩子身上找答案。
但答案通常是在自己身上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