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今天終於轉涼了。
我突然覺得好想念台灣。
金窩銀窩,真的不如自己的狗窩。
來到香港機場的訪客,馬上會被一個漂亮的招牌所吸引,廣告詞很簡單:「香港是亞洲的世界大都會。」這個廣告不說出來的是,香港是亞洲貧富不均第一名的大都會,貧富差距之大,超過印度,超過中國大陸。在世界的已開發國家裡,香港的分配不均,也名列首位。
這是我昨天在九歌一百年散文選裡,看到龍應台的「我們的村落」裡的一段話。來香港的觀光客,是感受不到它的貧窮的。我已經住在香港六年了,我感受的到嗎?老實說應該也感受不到。路邊偶而的拾荒老人,這在台灣也有機會見到。但是,我一開始在地鐵上發現這件事時,大感不解,現在我終於知道答案了。
說不定連香港本地人都沒發現這件事呢。三不五時地,在地鐵上,當一群吱吱喳喳的中學生擠上地鐵時,我發現,有人的皮鞋前面,是幾乎要開口笑的。整個鞋頭磨花、磨白不說,好像可以看到裡面的襪子了。我也是從台灣六十年代長大的孩子,我走過稻田,抓過蝌蚪、烤過蕃薯,但長了這麼大,「皮鞋開口笑」對我就是一個形容詞,就跟「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」是同等地位的形容詞。我沒有印象,我見過的小孩裡,有那個是穿開口笑的皮鞋的。
「皮鞋又不貴,路邊攤的也行,怎麼不買一雙新的呢?」當我看過一雙、兩雙、三雙之後,我知道「事有蹊蹺」。
台灣的貧富懸殊情況如何?會不會因為我是在北部長大的小孩,其他地方還是有很多中學生穿開口笑的鞋子呢?你在路上,看過中學生穿開口笑皮鞋的,請舉手?
如果沒有,我們應該為自己居住的地方,感到幸福唷。
孩子需要鼓勵,國家也一樣。
鼓勵和讚美,才是良性循環的源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汪培珽Ⓒ歡迎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