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我們三人並肩坐著等校車。
說並肩,其實是有誤差的。因為每天等校車的地方,只有兩張椅子,如果我們三個人都要坐下的話,其中一個人,肯定是要坐在媽媽的腿上。今天,是弟弟坐在媽媽腿上。

 

其實,有好一陣子,媽媽心裡已經開始暗自感傷一件事情了:


一開始,是兩個人搶著要坐在媽媽的腿上;然後,輪到姊姊時,姊姊開始自動站著,因為一個這麼大的孩子,坐媽媽腿上,不需要任何人說話,孩子自己都覺得怪。再然後,姊弟倆開始不太在乎媽媽坐哪裡了,「你愛坐,你就坐吧」;甚至有時候,兩人都同時嫌媽媽太「佔地方」,就讓我站著。


今天,當媽媽在弟弟的旁邊擠著坐下時,他嘆了一口氣,然後起身脫下背上的背包放在地上,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麼,然後他就自動又坐到我的腿上來了。弟弟一句話也沒說,但意思很明顯:這麼大的兩個人,怎麼擠這麼小的位子呢?我還是勉強坐你腿上吧。

 

我們看著一窗之隔的外面空地上,也是等校車的兩兄弟,又是跟平常一樣,互相揮拳在打架;左勾拳右勾拳,踢過來踢過去,說打架太嚴重,因為如果打得太凶,一旁的菲傭是會出聲警告他們的。

 

我突然開口問弟弟:「如果他們真的打起來,弟弟打得過哥哥嗎?」我知道,即使只差一歲,弟弟還是打不過。


我跟弟弟的話題還沒結束,在另一個位子上的姊姊,突然開始喊媽媽。

 

孩子喊媽媽,天經地義。可是這時我卻有些驚訝,因為等校車這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,進入國一的姊姊,是不太跟媽媽說什麼話的。不是發呆,就是自顧自地聽音樂,很少理這個「快要過期」的媽媽。我轉頭看著她,她從嘴裡吐出來的一番話,跟當時的場景完全搭不上邊,她說:

 

「媽媽,你不是有寫一本書,生兩個小孩嗎?現在多一個理由了。每到聖誕假期前或放什麼長假前,我就會聽到有同學說『我寧願不要放假,寧願去上學。』」

 

「為什麼?」我問。媽媽注意到此刻弟弟臉上的表情,眼睛瞪得大大的,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,因為弟弟最討厭上學。


姊姊繼續說:「然後你會發現,說這些話的同學,家裡通常都只有他一個孩子。」

 

姊姊的話,絕對是以偏概全的言論。但是進一步想想:一個小孩子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呢?

媽媽的推論是:這些說話的同學,絕對不是同時發聲的。孩子一定是在不同的時間、不同的場合,然後從不同的人身上得到這樣的訊息的;而且一開始,「寧願去上學」的訊息一定也讓姊姊覺得不可思議,「怎麼會有人不喜歡放假呢?」久而久之,她將訊息和疑問經過大腦比對,才發現這些說話的人,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。

 

我說過,「只有一個孩子,也可以是很幸福的」。戲法人人會變,各有巧妙不同。孩子的觀察,僅供參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pe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