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941612_10218366119560236_5539448007184875520_n  


「像您這樣的女性,」石醫師正視著媽媽,

「為什麼不多生幾個?」


媽媽張口結舌,說不出話來——

「我我我……我已經三十八歲了……」


「三十八歲算什麼。」醫生很誠懇地說著:「您有能力撫養孩子,您有時間和智慧培養孩子……您這樣的婦女不多生幾個孩子,誰該生呢?」


十年前讀到這段話時,並沒有特別的感受,現在自己剛好也有了兩個孩子,卻突然發覺——這這這……這醫生的話,不是在對著我說嗎?


這是龍應台在《孩子,你慢慢來》一書中,描述當她懷第二胎做例行產檢,要求醫生之後為她結紮的對話。第一次看這本書時,當時自己生了孩子沒有,已經不記得了,只記得好喜歡她字裡行間關於孩子的種種。不久前,這本書剛好重新發行,十年後再買來讀一次,好看不減當年。


這樣的心有戚戚,可能與心裡偷偷冒起的「歹念」有關——因為,我想再生一個孩子。這會不會是上帝的旨意,讓我在此時與此書相遇呢?於是,我馬上跑去找另一半,施展孫子兵法的「以退為進」,說:


「先生,先生,你要不要結紮?」


「沒事幹嘛結紮?」突如其來的手術,沒人喜歡。


「好,你既然不要結紮,那我們就——再生個孩子吧。」

媽媽面帶微笑,刻意營造歡樂氣氛。


我愛孩子,我好愛孩子。

孩子一天一天長大,天真可愛卻沒有因而減少一絲絲。

但是,孩子毫不留情地長大讓我害怕——

害怕人生最幸福美好的時光,就要漸漸離我而去。

為了捉住幸福,生個孩子,似乎是唯一而切實際的方法。


先生聽到「生孩子」,更害怕,馬上躲進廁所避難。這時,一旁不明就裡的女兒聽到了我倆的對話,根本弄不清「結紮」是什麼,卻尾隨爸爸猛敲廁所的門,喊道:


「爸爸,沒關係,先『生』再『結』,先生再結嘛。」


這下換我不懂了,她不是已經有弟弟了嗎?「為什麼還希望媽媽再生個弟弟或妹妹呢?」我禁不住好奇地問女兒,難不成他們真的這麼友愛啊?


「因為……因為你都不讓我養小狗。」


「那如果,媽媽讓你養隻小狗呢,還需要生小孩嗎?」媽媽不死心地追問。


「當然……就不用了。」


哦。老天。小孩的意見,還真的不能當真,不然生出來要往哪兒放啊。


當猶豫不決,不知「是否該生第二個孩子?」的時候,該諮詢誰好呢?


公婆?肯定會說好,說不定你們早已被明示加暗示無數次了。沒懷孕之前,沒有人會笨到自己去說:「我準備生孩子了。」嫌生活壓力太少嗎?


問自己的爸媽?聽到朋友們的經驗,倒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很多娘家的爸媽反對女兒多生孩子,甚至倒過頭來勸女兒別生了。


「反正生了也不是姓我們家的姓。」這是連續劇的台詞,但現實生活中也不難聽到。再追究更深層的意思,多半是父母知道女兒的另一半,在生養孩子方面,除了上班賺錢,其他的一概幫不上忙。如果女兒又是職業婦女,多生孩子豈不是要累死自己的寶貝嗎?不捨得,所以不贊成。


我在考慮要不要生第三個孩子時,也隨口諮詢了母親的意見。「好啊。」而且語帶興奮,好像她要幫我生似的。但是,才下一秒鐘,她又改變主意,「不要好了,現在生算是高齡產婦,太危險了。」我馬上不甘示弱地反駁,「林青霞四十一歲才生第一胎,而且還連生兩個……」我猜,林青霞的勇氣,在鼓勵高齡產婦這件事上,絕對有跨世紀的貢獻。


要不要生第二個孩子?最常被父母諮詢的對象,就是在你身邊那個半大不小的第一個孩子。


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問過獨生子女這個問題:「媽媽再幫你生個弟弟或妹妹,好不好?」或是「你喜歡弟弟還是妹妹呢?」


不想生的,隨口問問;猶豫想生的,問得認真。


我建議,傾向再生一個孩子的父母,別問身邊的孩子。萬一給的答案是「我不要弟弟妹妹」呢?那你不是自找麻煩嘛。
而傾向不再生的父母,更不要去問孩子,萬一孩子說的是:「好想要一個弟弟妹妹。」那你不也是沒事找事做。


小小孩弄不清父母只是隨口問問,卻以為自己也可以在這件事情上作主。如果當你大腹便便,旁邊卻有個小孩沒事跟你喊不要生;或是根本生不了,卻有個人整天嚷著要小嬰兒,你看這該如何是好。


生養孩子這件大事,除了夫妻雙方,基本上沒人可諮詢。

或許,先別因為一時的困頓而急著做出決定。

想像一下未來,把時間拉長來看,答案可能更清楚——


從結婚到往後的五十年,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,

三十歲、四十歲、五十歲、七十歲⋯⋯


當你和另一半想起家裡的孩子,

你希望浮出腦海的景象,是幾個孩子呢?


生不生孩子,問誰也沒用,最該問的人是——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pe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