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哎呀,自己這一代的英文教育盲點就是,聽得不夠多、不夠熟悉,以致於大家的英文聽力普遍不好。一種語言,連聽都聽不好,更不用談開口說話了。語文聽力不好,直接少了的就是自信心。少了自信心,就像少了個胳臂缺了個腿,是個缺憾。為了不讓這種不好感覺的缺憾也發生在孩子身上,所以,這是我將孩子語言學習中的「聽力」,當成第一要務的原因。

我的孩子到底聽過多少有聲故事?光以繪本故事來看,書單上有的加上沒被列出來的,兩百捲跑不掉。至於每卷聽過幾遍?無可考。少則十遍,多則三十吧。剛開始,給孩子有聲故事的原則與我買故事書一樣,不會一次丟給孩子一大堆,讓他們不知所措。總是一卷聽熟了,才加入新的一卷,兩捲都聽膩了,再放入第三卷…..,以此原則慢慢增加。所以孩子對家裡的有聲故事都如數家珍、滾瓜爛熟,好像他們的腦袋就是一台MP3,隨時一按,就能流出一個又一個故事來。

一直聽到我說「錄音帶」,會不會很納悶?不是發明CD了嗎,為什麼還用這麼落後的錄音帶。首先,因為有聲故事的CD版本在國外並不這麼普及,多數還是錄音帶,或是雙向並行。某家外文書店經營者曾表示,不知道爲什麼,台灣的父母一聽到錄音帶,打死不買。所以,有聲故事英文錄音帶在台灣很難銷售。

我,卻反其道而行。從頭到尾,只買錄音帶,不喜歡用CD。因為我深刻體會到錄音帶在生活上對孩子的方便性。家裡這些有聲故事的撥放動作,從孩子五歲開始到現在十歲,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孩子自己在操作。而錄音帶沒有需要小心翼翼免於被刮傷的危險。

我總在孩子的錄音機旁放個大盒子,丟進個十幾卷。甚至每捲不再另外裝單獨的盒子,任孩子自己選來聽,簡單又方便。家裡堆積如山的錄音帶,五年來沒有一卷故障過。CD呢?我沒這麼樂觀。光是看孩子對CD拿出、放進、拿回、放入的幾個簡單動作,就要讓我心臟病發。自己鍾愛的音樂CD就壞過幾片,我何苦拿這麼需要呵護的東西給孩子呢。

後來由家長的觀點得知,CD可以先拷貝一份,CD可以簡單的就錄成故事合輯,還可以存入MP3…..,似乎大家還是習慣先進產品。但是,大家的猜想可能還是要等實際生活經驗來驗證。不過,市面上的有聲童書,多數還是停留在錄音帶的形式,這點倒是讓我很納悶。因為納悶,讓我想起三年前在美國親戚家過暑假時,常常造訪的圖書館也有一區有聲故事書讓小朋友借回家聽;現在一回想,那兒幾乎全是錄音帶。或許,經驗也告訴他們,對孩子來說,錄音帶雖然古板,卻是最實用的方式吧。

* 大孩子的章節故事
繪本之後,我加入章節故事。那些在國外受小學程度或青少年歡迎的書,很多都附有聲書可供選擇。「magic tree house」冒險系列;「Junie B. Jones」幽默小品系列(此系列開始,孩子的故事之旅,又踏入了新的里程碑——我只負責把錄音帶買回家,沒有先念故事書給孩子聽,甚至根本沒買故事書,孩子直接聽英文故事錄音帶);著名的巧克力工廠「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」,其作者Roald Dahl還有許多作品「the magic finger」「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」…..;甚至因為電影而讓大家熟知的「獅子、女巫、魔衣櫥」,通通都有有聲故書可以選擇。我一路走過來,只能用津津有味、樂此不疲來形容孩子對有聲故事的感受。

以上這些這麼多的有聲故事,其實,都已經是兩個孩子的過去式了。「哈利波特」才是現在的當紅炸子雞。校車上、睡覺前、旅行中,一人一台隨身聽,立刻沉浸其中,那份專注的身影,有如兩個監聽壞人的FBI探員,目不轉睛一動也不動,煞是令人感動的專注模樣。

「媽媽,什麼時候幫我們買哈利波特第五集呢?」女兒三不五時地追問。

「如果有哈利波特讀的魔法學校要收我們當學生,你會讓我們轉學嗎?」這——這問題該怎麼回答才好呢!

孩子不知道,移民香港後,媽媽的工作已經轉向,孩子的中文教育才是我的正職。說不定我會用「四書五經」來代替「哈利波特」,來個政策急轉彎。孩子不能適應嗎?誰知道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pei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9) 人氣()